伪蝎:Pseudoscorpionida本目动物因触肢非常发达、末端钳状、体型似蝎而得名。又名拟蝎。但无尾状的后腹部和带毒针的尾节,与蝎显然不同。体小型,一般体长不超过8毫米。生活在落叶层、土壤中、树皮和石块下以及某些哺乳动物巢内。少数生活在洞穴中,某几属的某些种常在潮间带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筑物的木板间和书页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记述的约3500种。中国记载80余种。。

  

体征

   伪蝎头胸部有方形或三角形的背甲,每个前侧角各有1或2个眼(第1个眼向前,第2个眼向后或向上,或消失)或无眼。没有像蝎那样的中眼。腹面无大的胸板,有时留一痕迹,这一区域主要由触肢和步足的基节组成。腹部卵圆形,由12节组成。每节有背板和腹板。第1节可能与第2节愈合,第12节退化为1小节。生殖孔开口于第2腹板上。 螯肢分2节:第1节为掌节,第2节为可动指,与掌节延长的不动指相对而组成钳。可动指内有从头胸部的1对丝腺通来的管,开口于指的上边。通常不开口于指的表面,而在角状突起的末端,这些突起总称为兜状体。可动指和不动指的内缘有梳状齿,分别称之为外锯齿和内锯齿。每个螯肢基部的内缘有一簇短粗的毛,称鞭状毛。
   触肢与蝎相似,但在掌或指(1或2指)内有毒腺,开口于指尖的1个齿端。触肢上还有听毛。缓慢行进时将触肢举起,如受惊吓,则收回到背甲上,身体也静止不动。
   步足前2对向前方,后2对向后方。一般7节:基节、转节、前腿节、腿节、基跗节、跗节和后跗节,后跗节上有爪和爪垫。与其他蛛形类最大不同的是腿节有的分成2节,跗节有的也分成2节,但无膝节。但有的无前腿节和基跗节,一共只有6节。爪垫能使伪蝎在垂直面上攀登,也能在光滑的平面上爬动。

捕食

??

               此图片来自丛林猫

  

 

   伪蝎捕食弹尾类和螨类等小型节肢动物,以触肢中的毒液杀死或麻痹猎物后,用螯肢撕开猎物的外皮,使头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猎物体内。它分泌消化液到体外,对猎物的组织进行消化后再吸入。口前腔前方的毛挡住固体颗粒进入腔内。螯肢的鞭状毛也能把食物残屑溶解并摄入伪蝎体内。摄食后,用螯肢指上的内、外锯齿清理口前腔的周围。 以气管进行呼吸,气孔2对,位于第3、4腹节的腹面。排泄通过基节腺,开口于第3对步足的基节。感觉器有间接眼、触觉毛、听毛和琴形器

习性

??

            此图片来自丛林猫

      伪蝎有携播的习性,能附着在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盲蛛、鸟类的身上,随之迁到别处。

分类

      本目分3亚目:异跗亚目(Chthoniidea)、双跗亚目(Neobisiinea)和单跗亚目(Chelifer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