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刘家洞探险报告


 
 

作者:YOYO

     车开始向邻水方向前进,背后,城市的上空华灯初露,霓虹耀眼,许多的人沉迷其中,迷眼朦胧;前方,则是我渴望已久的乡村萤火,宁静洞穴,还是有些许人陶醉于此,依旧朦胧;

白莲教的传说
      此次的出行是受邻水旅游局邀请来此考察一个洞,据说当地有一个洞,在悬崖半空,离水平面有100米左右,而从山顶下来则有40米,并且当地演绎着一个飘渺的传说,据说在三百年前,凶狠恶煞的“邪教”白莲教的部分教徒曾经在邻水铜锣山这一带活动,白莲教为了更好的稳固江湖地位,便将分部根据地设在了该洞,居于洞中数年,随着当地的旅游开发越演越烈,此传说也被传说的越来越神忽,为了更好的证实此次传说,旅游局找到了我们····

     我在几位当地领导的口中听到了该洞的众多版本,另一版本则是这样说:“其实是白莲教当时要屠杀百姓,准备杀个遍甲不留之时,一家刘姓山民为了躲避追杀,跑入洞中藏匿的洞穴而躲过一劫····”

     传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心情一下就开始飞翔起来,我继续的揣测着着神秘莫测的洞,脑子一个个的问号打了起来!!!!难道三百年前真的有白莲教?那他们是用轻功到达那悬崖洞穴之中的嘛?那他们建立起来的基地里面还会剩下些什么残骸了?如果不是白莲教,是那刘姓人家,那么仅靠一凡夫俗子,又怎能上到那百米之高的悬崖中央了?


春天--------峡谷

     早早的从疑惑中醒来,在一行当地领导的陪同之下,我们前往“百莲洞”,洞在铜锣山中,被当地称为小三峡的一条峡谷的峭壁之上,于是我们便开始浩浩荡荡驶进,当地领导在路上告诉我们,这条峡谷被他们简称为“小三峡”;我想我是见过三峡的,那蓄水之前气势磅礴的三峡曾经几度让我留恋,但社会的发展却最终让它成为了一个历史的牺牲品。很多次看着别人兴致勃勃的去三峡,然后带着几分遗憾回来时,我的心情都会很复杂。可如今,我开始有点期待起这条被美曰为“小三峡”的峡谷,埋头开始回想起来····

     这是重庆春天以来下的第一场雨,至少我是这样觉得,反正前一场雨我是躲在被子里度过的,只记得窗外曾经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打扰过我的美梦;而这场雨却多了几丝春天的柔媚,细细的,绵绵的,亲吻着我的头发,然后大颗大颗的从发稍滴下,吞噬着我的灵魂,我将包放下后,静静的走在细雨霏霏的春天,耳旁是流水潺潺的声音,那是大自然最悦耳的音符,我们开始乘上了游船,在峡谷中穿行,
     我站在游船上,观详起来,让我有些失望,其实峡谷也没有当地说的那么如同三峡,景色更不能比美,至少少了一份三峡磅礴与雄浑,我们继续顺江而下,从山底望山顶看去,两旁是贱长的毛竹,密密麻麻的顺着山势往上游长,经过冬的霜雪后,从冰冷的竹丫中钻出一丫丫的绿芽,溢出怡人的春色,竹林依附在峡谷周围,我忽然觉得,实际这条峡谷还是有些秀美的,至少有了这一颗颗的翠竹;
     过了这片竹林,前方则是光秃秃的石壁,坚硬的屹立在峡谷中,像是一尊保护神,时时代代的守护着这山中的村民,石头像是经过刀劈斧削样,那么的平整,那么的坚韧,让峡谷多了些苍茫,多了许壮丽,些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将此称为小三峡了;


缥缈秘籍之解密
     在唧唧喳喳的人声中,我终于看倒了百莲洞,洞在峭壁的中间,依序数来,一共五个洞口,整齐的排在一起 ,我们站在游船上开始讨论起来,舞很大,遮盖了我们大部分的视线,只能看见有一个洞口有一两根整齐的木桩横在那里,像是人为,又不像;于是我们决定直接从山顶下降,走进洞中;

     沿着陡峭的小路而上,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向山顶,露过温泉,踩过野菜,我们一路向顶冲去,脚边是万丈悬崖,一步不小心,我们可能粉身碎骨,自然脚开始有些惊涑起来,下到打点口,路实际还是有些惊险的,当地的领导都开始陆续返回山下了,我们搭着人梯往前迈进,队员此时配合的是如此的默契,豪哥打头,走来走去压阵,葱子在前递包,我在后面传送,竟是这么的天衣无缝,在时间的磨砺之下,我们肯定会越走越远,再大再难的坎坷又能算了些什么了。


     放下背包,豪哥便开始观测起地形起来,看那里打点,那里布绳,那里下降最合适,我们则开始在上面准备装备,想着一会就可以在洞中继续摸询,心早就飞了下去,和同伴一起商量怎样瓜分洞中的武工秘籍,想象着自己将可以学得众多绝世武学归回,嘿嘿,从山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锚点已经打好了,大家准备依次下降,相互检查好装备后,我我开始下降,虽然训练过多次,而且也实战了N次,但悬空出去那一刻,毕竟脚下是百米多高的悬崖,还是有些紧张的,过了两个点以后,我到达了第一个平台,与豪哥顺利汇合,葱子开始跟着往下降,豪哥又在开始选起锚点来·······

     半个小时后,四人终于顺利会师于百莲洞口,对岸观摩的领导们去解决生计问题了,峡谷开始清净了很多,大家开始整理起零碎的记忆,分析起这个洞穴起来,洞口很宽大,大约2米左右宽,有两根木桩横在洞口,插在两旁的岩壁上,卡的紧紧的,洞口越望里面走越窄,一圈一圈的开始缩小,然后在数十米后终于与两旁岩壁长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约10平米的洞台,上面有老鹰羽毛两根,破泡菜坛盖一口,缺口瓷碗一个,于是我们开始在洞内寻找其他入口,但都与岩石紧密的结合一起,看来直接进入洞口是没有路了,我们开始推测起来洞真实的用途起来·····

     洞中无一物品的陈列显然已经推翻了白莲教在此设立分部根据地的传说,那么山民藏匿又是否属实了???


     洞中有一泡菜坛盖和一烂瓷碗,显然是曾经有人居住于此,但为什么没有发现一些炊具了?这里只是短暂的做为山民躲藏的穴居吗?那么一定是山民自己带上来的剩物因为破损而留于此的吧?可是村民是怎么上来的了?显然从山顶下来是不实际了,山体十分垂直,也很陡峭,也没有留下任何借助下降的痕迹;于是大家提到了那两根木桩,木桩整根卡死在两壁中,人悬吊上去没有任何问题,或者在几百年前就有了借助木桩上行的方法?是不是确实为躲藏白莲教而藏匿在这里了?还是更早这里就有了穴居的历史?我们带走了哪个瓷碗,交于当地有关部门,在相关的鉴定之下,但愿能证实所有的传说·················



16公里探测之2号行动延续
      一路上爬,我和葱子嚷嚷着没有过瘾。记得来时经过一个非常大的洞口,一股泉水从洞口倾泻而下,于是我们决定返回时拜访一下百龙洞,因为据有关地质报告显示,此洞可能会有16公里长,春雨依旧绵绵的,润润的流下,打湿了肩上的背包,却没有浇灭探洞的热情····

     船停在了百龙洞入口,我们开始拿着头灯往里窜,百龙洞则位于玉林河的上方,从乱石碓爬上去有10米不到,洞口还是很宽大,但很脏,一路进去,总有一些人曾经留下的塑料垃圾;打开头灯没有走多远,便听到哗啦啦的落水声音,没有想到不是汛期的现在,这里水的落差还是有这么大。


     洞口有蝙蝠飞过,老鼠在里面肆无忌惮的横行;我是很怕这些活生生的生物的,开始在心头打起鼓来,再往前行,则是一条很大的地下河,河面很宽,有好几米,河水也由浅入深,两旁没有路,想过只能通过河水前进,我们都没有带涉水装备,于是只有望而兴叹了,走来走去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没征服了,带着一丝不甘心和对洞内世界的向往,冒着不会游泳的危险,钻下了水深五米的河里,听他说,前方越来越宽,确实不能前行后,我们开始返回,走出洞口时,天已经快要黑了,我们商量着下次的行动,决定下次一定将它征服后,开始返回宾馆······

     水太浅了,船不能再逆流而上,我们只有翻过这道山岭,然后才能返回休息的宾馆,于是一行10人开始依靠着五盏头灯,在青石板铺满的山路上一路的摸爬滚打走着····


      前方是峡谷开发部的指挥长,身上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脚上套了一双廉价的雨鞋,背上再背了一个大背包,确实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但此次却让我们感动了一翻,他们的质朴,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友好和他们对峡谷旅游的向往,和洞穴前景的观望确实是让我们佩服·····

落水洞之谜底揭晓

     返回邻水,大家把酒言欢之余,总感觉有一丝遗憾····

     第二天爬起床,我们还是决定冲向了另一座山脉上的“落水洞”,落水洞的形成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和水力的作用,当地壳趋于稳定的时候,喀斯特地形中的钙元素遇到了水,然后分解成氢氧化钙易溶于水的生成物,然后顺着水流垂直向下,终于在数十万年后形成了一个“漏斗”;于是有洞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肯定有诱惑,我们开始布绳往落水洞下行走,走来走去打头,我和葱子也穿上装备往下钻,低部的垃圾发出一阵阵臭气,向着鼻腔扑来,走来走去从底部爬了上来,告诉我们说,下面除了一个垃圾场,然后就剩下岩石了
·········

县志的证实之解密行动终结

     心还没有死,背上背包我们决定再次出发,前往山顶的狮子洞,县志上曾有一段这样的记载:“狮子洞,位于铜锣山脉海拔650米处,洞口巨大,为喀斯特地貌形成,进入该洞后为一人左右通过的小甬道,再往里走则逐渐宽大,然后渐小,5米过后,为一洞厅,约能容下二三百人···············”
     到达狮子洞已经12点左右了,大家直接闯进洞中,六人便顺着唯一的通道往里行进,若久,到达了洞厅。洞厅确实很大,四周是经过地表水的滴积,在数十万年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石幔和壁流石。大家开始在洞内分开寻找着前进的入口···

      我想探洞很多时候并不是索取什么结果,而是一种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试想你需要黑暗不断的寻找,寻找着一个探索的理由,寻找着一个灵魂的出口;有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奇迹,然后满载而归;可更多的则是原路返回,带着些不甘,然后钻进下一个洞穴············

时 间 2004 年 3 月 20 日
人 员 孙小豪、杨志、杨思思 、刘佳、汤静
摄 影 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