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坑――走向地心,绝非噱头


 
 

作者:小葱

2007.11.30日 晚

。。当在江北见面时,才知道第二天的探洞只有我们三人去, 500米的绳子、冲击电钻、个人SRT技术装备一大堆,将由二个女的一个男的背负,我相当头大。

。。出发前采集了一些信息。当地村民都称这个洞很深,没有人能下去,前几个月有另一只探洞队去过,但因为绳子不够,探至100米左右的地方就回撤了。所以我们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把全部的500米绳子都带上了,虽然我们对此洞的估计也就300米左右。

。。探这种深度竖洞的人从未有这次这么少过,特别是今年元旦巫山天坑事故后,我感觉自己对探竖洞有了些心理阴影,所以今年整一年,这回却是我第二次探竖洞。

。。重庆塞车一直很严重,坐在杨志的哈佛上,没人说话,听着音乐,在黑暗中望着前面二个多年合作的队友,心里竟然很平静。突然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来,究竟是什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伸出手就能摸到亿万年前的空气?为了用心跳来跨越几万年的光阴?我是一个嗜学奇怪东西的人,比如对女性少有接触的机械就有着莫大的激情。我欣赏怪才,它在一定程度上多表现为愤青,我指的是有深度的愤青。也许每个人都有处女情结,可辨与否取决其轻重程度不一。今天的地球上没有留下人类足迹的地方已所剩无几,但地下的洞穴世界大部分都是从未被人涉足的处女地,它依然还是那么神秘。

。。扯远了,回来,我是发散性思维,只是想旁喻一下,为什么有人会喜欢探洞。

。。我们在涪陵的好朋友悲情城市,愿意为我们守洞口,并热情的招待因赶时间而饥饿的我们,还妥帖的安排了探洞后援,很是感谢.凌晨1点到达武陵,夜宿小店,20元包住加早餐。外面狂风大作,久久未能入睡,听风。

12.1日

。。装备太多,请了二位当地的村民老王及老王的哥哥。停车的位置离竖洞有约一小时的路程。老王很健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万丈坑的传说,满脸敬畏的表情让我不由得对这个竖洞认真起来。

。。每个竖洞都有传说,我听到过的版本,十有八九都称里面有千年大蟒蛇,偶尔会游到竖洞口吸食路人。这个洞例外一点,老王说它会经常冒出一团红云,然后在坑边玩耍的闲杂人畜就没有了踪迹。虽然世界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非自然现象,但长期受中国的洗脑式教育熏陶,我的面众思维不得不唯物。所以很坚决的否定了老王。

。。万丈坑孕育在一个两峰相对的峡谷中,当所有人汗水淋漓的翻过垭口,看见它巨大而幽深的洞口时,所有疲劳一扫而空。

。。我们在最接近洞口位置建立了后援基地,测得此处位置海拔1375米。老王说,洞内的阴河水最终从白桃(音)流出来,汇入乌江,乌江的水位海拔约在200米左右。

。。洞的形态一直是跟随水的消蚀走向而改变的,由此判断,如果没有淤泥和崩塌的大石堵住消水洞,那么它的可测量深度会很惊人。在此罗唆一个相关的话题。中国第一深竖井――位于中国重庆武隆926米深的气坑洞(请注意和“最深的一绳到底的竖井”的概念区别)的纪录在今年被打破,它旁边的另一竖井――冒气洞,最新测量深度达到了1006米。

。。气坑洞我们去探过,探到了300米左右。在我们绳子用尽的最后一个狭长的平台处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个平台很窄,仅容一人通过,长约7米。英国人打的锚点位置在头顶,这个锚点从受力角度来讲很是奇特,我们又在锚点的正下方发现一块有明显的被电锯锯过痕迹的整石条,而气坑洞的洞势走向,正在这块石头下方。后来了解到,当年英国人探到此处时,没有发现继续往下的洞道了。他们很觉奇怪。由洞道形态来看,水曾经在这里停留过很长的时间,因没有缝隙或洞口无法消水,只能做左右运动,从而形成这样狭窄的长形洞道,现在既然水没有了,说明应该有继续往下的消水洞,由此判断一定有崩塌的巨石或者淤泥堵住了洞道。第二年,他们又来到重庆,这次往气坑洞运输了一台电锯,锯开一块巨型条石后,果然如同意料中,下面豁然出现2米见方的一个洞口,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不断有新的洞穴世界纪录出现。这是值得所有的CAVER学习的。

。。扯完了,现在又回来。

。。到达洞口,开始清点装备,并分配装备,讨论下降计划。

。。这次探洞,我们首次使用了手钻打点和使用了攀岩常用的外膨胀螺栓。石质比较硬,而手钻被我在郭亮探洞的几个哥们搞坏了,打点花了很长时间还无法达到所需要的深度,还好这是保护点,我们的定位点是下方的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左边那个已经锈掉的内膨胀锚点是上次来探的队伍所打)

 

。。下午一点正,杨志开始下降布绳,我和张哥及另一队员小石头在一避风处煮咖啡喝。由于出发前十小时才落实这次行动,所以每个人都只带了一些糖,现在要尽快补充能量。

 

。。14:10分,杨志通过对讲机呼叫,我即携带另一个200米的绳包下降。

。。第一个PITCH是大树,下降五米左右就是断崖,在空中用一个坏掉的手钻打点是件很费力的事情,为了节省时间,杨志在这里挖了一个凹槽,用绳保保护绳子。从这里往下是全悬空的50米左右的高度,STOP很顺畅的让我渐渐接近竖洞的中心位置。50米的尽头是一个斜坡,上面乱石极多,虽然杨志下降时已经清理了不少,但我站上去时,还是造成在一大片碎石掉下,撞击在竖洞内,发出巨大的空洞的持久的回响,让我心悚。

。。当然,此时杨志已经找到一个他认为可以有效果躲避石头的地方等待我。今年元旦的教训不能不说很深刻。这里可站立,所以用手钻打了第二个PITCH,直通向竖洞的中心位置。岩壁很干净,被水冲成一条条的裂隙。据说这里在汛期时,会有小瀑布。

。。在绳子的牵引下,我的下降向左偏移,洞的走势向右,下降大约50米,右边是一平台,我得保持住一定的平衡向右攀爬,并翻过一个岩脊下降到平台上,杨志正在平台上忙着布点,没管我。

。。我的身上吊着装有200多米的绳包,超过20斤,极不好操作。此时完全可以由杨志拉住我身下的绳子帮我牵引过来,但我没这样做,因为很明白,自我的控制,操作能力很重要,各有各的分工,在不涉及危险的的地方,应该尽量靠自己。结果我多下降了5米,超过可以翻岩脊的地方,只得重新在空中切换成上升状态,翻过岩脊后又切换成下降状态,耽误了不少时间,杨志批评我了。:(

。。杨志在这里用一块巨石的天然缝隙做了第三个PITCH,并接了一根100米长的绳子,把绳子小心放入下面深不见底的坑里,居然绳子一放到底,我和杨志对视一眼,心惊的表情夹带着一丝复杂的兴奋。

。。这个平台也有极多的碎石,为了安全,杨志要下到可以躲避石头的安全处时才会通知我,此时,用对讲机通知小石头下降,我正好也可以在此处躲避她踩落的碎石。

。。杨志下去了,我一个人坐在100多米的深处,听着他踩掉石头而发出巨大的轰轰声发呆。这时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小石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用对讲机告诉我们,她不下来了,在洞口等我们。那意味着,只有我和杨志去探这个深不可测的竖井,只有二个人要背负500多米的绳子和其它的技术装备。

。。下吧,我冷得有些麻木,杨志也在下面等得不耐烦了。

。。这里一绳到底80多米,磨绳地方比较多,在下降8米处包了一个绳包,再下降20多米,杨志在一个天然的小穿洞那里,用扁带做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偏移技术点,我下降到那个地方,居然轻轻的笑出声来。没拍照片。再往下,50米左右全悬空。绳子很涩,下降困难。底部是一个臭水潭,估计是有东西掉入里面,发臭了,水都变黑了,我差点一屁股坐进去。

。。从这里开始,接近300米绳索用完,开始接上最后的200米绳。以后所有的PITCH全部用的自然点,节省时间。但是在PITCH的安全性选择上,就靠经验了。

。。这个竖洞没有岔洞,我们就是不停的下。每个平台的PITCH几乎都拍了照。这是个学习利用自然锚点的机会,每次到一个平台,我会先考虑这个地方自己会采用什么方式,用哪块石头去布点,然后再看杨志的布点,再进行分析比较,这让我很有心得。

。。大概又下了五六个PITCH,绳包里的绳子只余30米左右,而眼前面对的又是继续往下的100米左右的洞,所有的绳保,扁带都用完了,我的冲锋衣也用来当绳保了,只能选择回撤,此时19:25分。二个人下降等待时间不多,速度是相当快的。

。。回撤面临的最大困难应该是负重,吊着一个50G的绳包爬绳上升几百米是累惨了的。为了怕磨到绳子,做偏移时,沉重的绳包把我拽飞了出去,人撞在岩壁上,我就眼睁睁的看着头灯和头盔一路咣咣当当的跌落入身下的黑暗中。我傻眼了,上面还有100多米,而且紧跟着就是一片乱石区,我脆弱的脑袋。。。

。。明天我们会马上为它再采购400米静力绳,在本月内,将尽快再去进行一次正式的测量。

。。我坚持尽快的原因有二:

。。其一,在上升时,一个PITCH的大偏移中,我失去平衡,从岩脊上飞了出去,头盔和头灯跌入300米深的竖洞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下次得去把它找回来,我相当信任PETZL的性能,它们会继续被使用。

。。其二,此次所探的万丈坑极有可能打破目前由贵州白雨洞保持的世界最深可以一绳到底的喀斯特竖井(最终深度为560米)保持的纪录。

。。当在洞内我们所携带的500米静力绳基本使用完时,在那个歇息的平台处角一个五米见方的洞口处,丢一块石头下去,根据时间判断,深约100米,而下面的洞深很可能会继续发育。

时 间 2007 年 11月30日
人 员 杨志、刘佳、张彬、小石头
摄 影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