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生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遗传性状及生活习性分为真洞穴生物和“过渡型”洞穴生物。
一、洞穴动物
真洞穴动物是指生活在完全黑暗的洞穴深部专一洞穴生活者。生活环境单一,食物简单,生态平衡稳定。其形态特征是眼睛完全退化,体色完全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脊椎动物以盲鱼、盲鳅为典型代表;无脊椎动物的代表有:蜘蛛、蛐蜒和马陆的某些种。
除真洞穴动物之外,还包括长期适应洞穴环境生活的“过渡型”洞穴动物。这类动物以杂食性为主,以洞穴生活,生态平衡基本稳定,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对光不甚敏感,如蜘蛛、蟋蟀、蜈蚣等的某些种和岩燕、蝙蝠等。另外,还有些季节性不完全(洞口端)穴居动物,各器官和体色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蛇、老鼠,地下河中的鱼虾、青蛙、田螺等。
二、洞穴植物和微生物
在洞口和灯光照明区(游览洞穴),往往生长有能进行光合作用,性喜阴湿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另外在某些沉积物表面还有霉菌生长。这些低等级的生物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和水流活动带入洞内的,其次人类和动物活动也可把它们的孢子带入洞内。 |